南極探訪須知
所有到訪南極的游客必須遵照南極條約體制與其環(huán)境保護條例的規(guī)定,以及在南極條約協(xié)商會議中的相關措施與決議。游客必須獲得各自國家政府的批準才能前往南極。
此探訪須知提供游客在拜訪南極任何地點時的一般性建議,目的在確保不會對南極環(huán)境、科學考察活動及其景觀造成負面的影響。南極條約協(xié)商會議為游客在南極特定地點的游覽制定了探訪須知。
游客必須在拜訪南極前閱讀此須知,并且在南極時對可能會造成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。
如果您是隨團隊旅游的游客,請注意聽從導游的說明指示。
如果您是獨自旅游的游客,您必須遵守此探訪須知,同時也要能夠辨認這些容易被游客破壞的地點,遵守對任何特定地點保護的規(guī)定,包括游覽地點須知、南極特定保護區(qū) (ASPA) 與南極特別管理區(qū) (ASMA) 的管理計劃、南極科研站拜訪須知等。此探訪須知也規(guī)范了在南極特定活動或風險 (例如飛機的使用或避免非南極物種的引進) 的規(guī)定。有關其管理計劃、歷史景點與遺跡的列表以及其他相關資料,可以上網(wǎng)至 www.ats.aq/e/ep_protected.htm 獲得更多信息;若想了解南極游覽地點須知,可上網(wǎng)至 www.ats.aq/e/ats_other_siteguidelines.htm。
保護南極野生動物
除非有取得許可,所有旅客必須遵守主管機關的規(guī)定,禁止傷害或干擾南極地區(qū)的野生動、植物。
野生動物
?禁止使用飛機、船或相關運輸工具,干擾在陸地上、空中或海上的各種生物。
?觀察動物的行為,如果動物們改變它們的行為而停止動作,你必須慢慢的離開他們。
?動物對外界的干擾特別敏感,尤其是當他們正在孵蛋或換毛的時候。你必須遠離動物的棲息地,只在遠處觀察。
?永遠讓路給動物,不要阻礙它們前往海洋的道路。
?不可喂食野生動物、或遺留食物、或亂扔物品。
野生植物
?野生植物包括了脆弱且生長緩慢的苔蘚與地衣類。不要步行、駕車或登陸在任何苔蘚或地衣覆蓋的巖石床,以免破壞其生長環(huán)境。
在曾有人走過的小路上步行,盡可能減少干擾或破壞土壤及植物表面。如果從未有人走過,以最直接的路線經(jīng)過,避開植物、脆弱的地形、碎石坡及野生動物的區(qū)域。
非南極物種引進
?不要引進任何動、植物到南極。
?為避免引進非南極物種與病菌,在前往南極前仔細清洗長靴及所有裝備,包括服裝、背包、三腳架、帳篷以及手杖。特別注意鞋底凹痕、魔鬼粘及口袋,這些東西可能會攜帶土壤與種子。車輛及飛機也需要清洗。
?注意在南極不同地點往來所造成的物種與病菌的傳播。確保在前往下個地點前清洗所有的服裝與裝備。
尊重保護區(qū)
南極許多歷史景點與遺跡已被正式指定與保護。在南極特定保護區(qū)與特別管理區(qū)進行活動時,必須遵守相關管理計劃的規(guī)定。
特定管理及特定保護區(qū)域
?游客在進入南極特定保護區(qū)前,必須獲得主管機關的許可。在參觀南極特定保護區(qū)時,隨時攜帶許可證明并遵守任何規(guī)定。
?事先確知南極特定保護區(qū)與特別管理區(qū)的地點及禁止進入的路線,可參考管理計劃的相關規(guī)定并且遵守任何在其臨近地區(qū)進行活動的有關限制。
歷史景點與遺跡及其他建筑
?具歷史意義的小屋與建筑有時會作為旅游、娛樂及教育訪問用途,除緊急狀況下,游客不可因其他用途使用。
?不可擅自使用、涂鴉或破壞任何歷史遺跡、紀念碑、人造物、其他建筑物或緊急避難所 (不論是否有人居住)。
?若游客發(fā)現(xiàn)主管單位未察覺但可能是具有歷史價值的物品,不可破壞,游客應通知探險隊長或其政府主管機關。
?在進入任何歷史建筑物前,游客應清洗長靴上的雪和沙子,并去除附在衣服上的雪和水,因為這些物質可能會造成建筑物和人造物的損壞。
?在游覽歷史景點時,注意不要踩在可能被雪遮蓋的任何人造物上。
尊重科學研究
不要干擾或破壞科學研究的設備器材或設施。
旅游業(yè)者
?拜訪南極科研站前,必須事先獲得特許。
?在到達前的 24 - 72 小時應再確認。
?所以游客在拜訪科研站時必須遵守有關規(guī)定。
游客
?不要干擾或移動任何科研設備或標桿,不可破壞實驗研究處所,研究人員的帳篷或補給品。
保持南極原始風貌
南極仍然是一個相對原始的地方,它是地球上最大的原始區(qū),請保持它的原貌。
廢棄物
?不可隨意棄置紙屑垃圾在陸地上,也不可丟棄至海中。
?只能在科研站或帳篷的指定區(qū)域吸煙,避免亂丟垃圾及對建筑物造成火災的風險。將煙灰及垃圾帶離南極丟棄,勿留在南極。
?確保廢棄物是依照南極條約體制及其環(huán)境保護條例規(guī)定的附件三與附件四所管理。
?確保所有設備及垃圾存放良好,避免藉由風吹或野生動物覓食散播到環(huán)境中。
南極荒原的價值
?不可破壞或污染湖泊、溪河或其他水域 (例如在水里步行、清洗手腳或器材、丟擲石頭于水中)。
?不要在任何人造建筑物或大自然物體上涂色或刻寫名字或涂鴉。
?不可帶走任何在南極的人造物品、動植物或地質物,包括:羽毛、遺骨、蛋、植物、土壤、巖石、隕石或化石。
?如有可能,在已使用過的露營地點上放置帳篷及設備。
注意安全
您所淮備的裝備及衣物,應符合南極旅游的標準,并能應付南極地區(qū)善變的天氣。請注意,南極的環(huán)境是荒涼的,而且具有不可預知及潛在的危險。
安全措施 / 準備
?要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南極的特殊環(huán)境中,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及危險,并有相應之道。隨時記住安全的應變計劃。
?在陸地上及海上觀賞野生動物時,例如毛皮海豹,要保持安全距離,應維持至少15米的距離。
?要注意及遵照領隊的指示,不可以擅自離開自己的團隊。
?沒有適當?shù)难b備及經(jīng)驗,不要進入冰河區(qū)或大片的冰原當中,因為極可能隱藏著危險,例如:薄冰覆蓋著的冰洞、冰縫。
?不要冀望救援,必須增加自給自足的能力,要有周全的計劃、合乎規(guī)格的設備,及受過專業(yè)訓練的人員,危險性才可能降低。
?不要進入緊急避難所 (除非有緊急狀況發(fā)生),如果你使用過避難所的食物及設備等,請在事后通知最近的研究單位或政府主管機構。
?請遵守限制吸煙的規(guī)定,并注意防火,特別是在建筑物周圍,因為南極屬干燥地區(qū),極易于發(fā)生火災。
登陸及運送規(guī)定
降低對環(huán)境、野生動物與相關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、或科研活動造成潛在的影響。
運送
?禁止使用飛機、游船、小艇、氣墊船或其他相關運輸工具干擾在海上或陸地上的各種生物。
?避免飛過海鳥及海豹密集群聚地。可參閱 2004 年飛機飛躍南極海鳥密集區(qū)操作須知的第二項決議文。詳細信息請上網(wǎng)至 www.ats.aq/devAS/info_measures_list.aspx?lang=e。
?游船上的小艇在進行加油時,務必確保不發(fā)生任何漏油的情況。
?小艇在進行登陸上岸活動前,必須檢查小艇上不可留有任何的土壤、植物、動物或動物的產(chǎn)品。
?必須隨時調(diào)整小艇的航線與速度,以避免打擾動物以及和動物產(chǎn)生任何的碰撞。
游船
?南極每個登陸地點每次只能有一艘游船靠岸。
?禁止載有 500 名以上游客的游船在南極靠岸。
游客下船登陸
?除有些特定地點規(guī)定更少的游客拜訪人數(shù),每次登陸上岸的游客不得超過 100 人。
?除有些特定地點規(guī)定需更多導游,在所有上岸地點,每 20 人游客必須至少配備一名導游。
保護南極原始環(huán)境,防止外來物種帶進南極
非南極本地物種
非本地物種就是不在一個地區(qū)自然產(chǎn)生的,而是在有意或無意的情況下將外來的物種帶到到一個地區(qū)?,F(xiàn)今在南極與亞南極島嶼已經(jīng)出現(xiàn)廣泛多樣的非本地物種,包括微生物、藻類、真菌、維管束植物、無脊椎動物、魚類、鳥類及哺乳動物。
做一個負責任的游客
盡管已經(jīng)有非本地物種被帶進南極,它仍然是一個相當原始的地區(qū)。人類活動很可能成為攜帶非本地物種的媒介??茖W家們制定研究計劃,與旅游業(yè)者們一起努力把人類將非南極本地物種帶入南極的危害減至最低。
非南極本地物種
您尚未出發(fā)前往南極嗎?您在出發(fā)前可以做什么?
檢查服裝并徹底清洗:檢查所有服裝,包括口袋、衣縫、魔鬼粘及靴底,這些地方可能會沾有泥土與有機物質,務必徹底清洗。
清洗干凈裝備:確保將您的裝備清洗干凈,不殘留泥土與有機物質。如果您的裝備在上一次的南極旅行中未清洗干凈,很可能會傳播物種到南極。
非南極本地物種藉由何種管道傳播?
? 長靴及鞋子
? 褲腳及褲子折邊
? 口袋
? 魔鬼粘及絨毛衣
? 背包
? 戶外裝備、攝影袋
? 手杖、三腳架
抵達南極后,五個保護南極生態(tài)的步驟:
1. 確實做好在旅游中的 “長靴及穿著服裝清潔去污的流程”。如果您將要從一個地區(qū)前往另一個區(qū)域 (例如從亞南極島嶼前往南極),或是從一個登陸點或保護地到另一個地點,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。
2. 注意您的腳步。走在含有機物質的區(qū)域時要非常小心,因為很容易將有機物質傳播到其他地區(qū)。若您注意到您的長靴、服裝或裝備沾上有機物質,務必在離開此地前清洗干凈,并在前往另一地點的前、后使用消毒液清洗。
3. 定期清洗您的裝備。這些裝備包括長靴、身上裝備、背包及攝像袋、褲腳及褲子折邊、絨毛衣、魔鬼粘等。
4. 匯報非本地物種。如果您認為發(fā)現(xiàn)非本地物種,請告訴您的導游。
5. 告訴其他人。把此信息分享給其他人,一起來維護南極環(huán)境。
哪些非本地物種已存在于南極?
? 種子
? 雜草
? 藻類
? 果蠅
? 幼蟲
? 蜘蛛
? 蚊子
? 微生物
亞南極島嶼的經(jīng)驗教訓
人類在亞南極島嶼的活動已經(jīng)被有意 (引進兔子和馴鹿當成人類的食物) 及無意 (老鼠、田鼠、幼蟲及雜草) 的帶入大量非本地物種。大約有 200 個非本地物種已存在于亞南極島嶼。這些物種被帶入并且生存在陸地、淡水及海洋中,常常造成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的改變,導致本地物種的大量減少甚至滅絕。
北極探險游輪營運業(yè)者協(xié)會 (AECO) 生物安全防護規(guī)定
協(xié)助避免外來物種帶進北極
雖然北極已存在一些已知的外來物種,但這里仍是一個原始的環(huán)境。北極探險游輪營運業(yè)者協(xié)會(AECO)的 ‘長靴、服裝與裝備污染排除計劃’,在于努力減低因外來物種帶進北極對未來影響的風險。
成為一位負責的訪客
AECO的 ‘長靴、服裝與裝備污染排除計劃’,包含了當訪客在拜訪北極無人居住地區(qū)之前,對于長靴的清潔、訪客服裝與背包的真空吸塵處理等等。您可以藉由以下幾個簡單步驟,一起來保護北極的環(huán)境。
在啟程出發(fā)前
以下是您在啟程出發(fā)前往北極前可以做的:
? 徹底檢查并清潔您的服裝及鞋子
? 徹底清潔裝備。檢查所有的裝備,包括衣服口袋、接縫、魔鬼粘及鞋底是否沾有污泥與有機物質。
清潔裝備
確認最近您已清潔過您的服裝及野外裝備,并且沒有污泥及有機物質。即使您之前去過北極,但若沾有污泥,還是可能會傳送外來物種。
哪些裝備可能會傳播外來物種?
? 背包
? 長靴及鞋子
? 相機包
? 戶外裝備
? 褲子折邊及翻邊
? 魔鬼粘及絨布料
? 手杖及相機腳架
抵達北極時
依照以下三個步驟,您可以協(xié)助保護北極的環(huán)境:
1. 在旅程中遵照 ‘長靴、服裝與裝備污染排除計劃’ 的步驟,如果您前往不同的地理區(qū)域 (例如從斯瓦爾巴的東岸到西岸,或是從斯瓦爾巴到格陵蘭這些有著不同氣候帶與植物生長的區(qū)域。)及不同的登陸地點,這點尤其重要。
2. 注意您的腳步,走在含有機物質的區(qū)域時要留意,因為將很容易傳播到其他的區(qū)域。如果您在長靴、服裝及裝備上發(fā)現(xiàn)了有機物質,要確認在前往其他地方前務必清潔干凈,并且使用消毒劑清潔。
3. 傳播信息。和其他人分享這些信息,協(xié)助一起保護北極的環(huán)境。
北極探險游輪營運業(yè)者協(xié)會 (AECO)
AECO是一個游輪營運業(yè)的國際性組織,成立的主要目的為確保在北極營運的探險公司及旅游業(yè),對于脆弱的自然環(huán)境、當?shù)匚幕约斑z址盡力維護,并確保旅游營運業(yè)者在海上及陸地上的安全。想了解更多信息,請上網(wǎng)到 www.aeco.no。
外來物種 – 對北極環(huán)境造成威脅
外來物種對于生物的多樣性來說是一種威脅,因為它們會對自然環(huán)境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。人類增加在北極的活動,也造成了帶進更多外來物種的機會。
外來物種
外來物種就是不在一個區(qū)域自然生成的物種,是被有意或無意被帶入的。經(jīng)由自然方式帶進的外來生物 (例如: 鳥類、海冰),其發(fā)生的幾率遠低于由人類所帶進的。人類會透過許多不同途徑帶進外來物種,包括在船里或在船上、附著在衣服或裝備上、甚至在食物上。目前已經(jīng)有許多不同的外來物種存在于北極。
盡管北極的環(huán)境條件惡劣,但研究發(fā)現(xiàn)所有被帶入的植物種子,有四分之一能在斯瓦爾巴群島的土地上生長,當氣候改變的暖和時,會有更多的種子生長。AECO嚴肅看待此項議題,并且與極地探險游輪營運業(yè)公司合作,努力減低外來物種帶進北極的風險。
已經(jīng)存在于北極的外來物種種類:
? 維管植物 (種子或草類)
? 無脊椎動物 (水生或陸地動物)
? 真菌
? 哺乳類動物
? 微生物
AECO污染排除與研究計劃
AECO已著手進行降低游客把外來物種帶進斯瓦爾巴的風險。這項計劃由 ‘斯瓦爾巴環(huán)境保護基金會’ 所資助,其中包括對于旅客長靴、服裝及裝備的污染排除。AECO與斯瓦爾巴大學中心與特羅姆瑟大學的研究員們共同合作,而AECO的會員也針對這項計劃的有效性測試進行研究。這項研究著重在污染排除處理的其中兩個部分:
1. 利用清潔與消毒方式,確保鞋子沒有微生物的存在。
2. 確認服裝、背包及裝備已被徹底清潔,沒有任何種子與有機物質的存在。